金骏二十载·骏眉传九州 | 金骏眉创始20周年座谈会在福建武夷山桐木、湖北巴东小神农架同启
2025年4月20日,“金骏二十载 骏眉传九州” 纪念金骏眉创始20周年座谈会在福建武夷山桐木、湖北巴东小神农架两地同步举办,此次活动汇聚金骏眉创始团队、见证者及推动者,茶界专家、政府及行业代表等各界嘉宾,以茶为媒,共话金骏眉20年发展历程,展望中国红茶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桐木活动现场
“桐木关前,烟霞舒卷三千顷;正山堂里,薪火传承四百年。”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这是金骏眉20年来的生动实践。
世界红茶发源地·武夷山桐木
正山小种发源地&金骏眉发源地 石碑
约1568 年,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在武夷山桐木关诞生,开启世界红茶史。2005年,正山小种红茶第二十四代传承人江元勋率领团队,在正山小种红茶传统制作技艺基础上,采用珍贵的芽头原料,创制出“鲜活甘爽、水中带甜、甜里透香”的金骏眉。这一创新,不仅填补了中国高端红茶空白,更以标准化、品牌化推动中国红茶从“原料供应”转向“品牌引领”,为传统红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范本。
正山堂·金骏眉
金骏眉创始者、正山小种第二十四代传承人江元勋先生回忆创制初心:"2005年的创新,是想让中国红茶有更高品质表达“。正山堂将秉承“品质至上,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推动智能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打造‘骏眉中国’体系,拓展海外市场,让中国红茶走向世界。
金骏眉创始者、正山小种第二十四代传承人 江元勋
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林钟乐评价,金骏眉的诞生是“传统工艺与现代需求的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不仅激活高端红茶市场,更通过"骏眉中国"产业体系将标准化工艺输出至14省,带动6万余户茶农增收,成为"三茶统筹"的鲜活实践。
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 林钟乐
武夷山市副市长李晓云表示,这款创新红茶不仅开创了中国高端红茶新纪元,更让武夷红茶重获国际话语权。
武夷山市副市长 李晓云
20年来,正山堂始终坚守“正宗产区、品质至上”的初心。而品质的终极目标,是让消费者喝到“真实的好茶”。自2010年起,正山堂将金骏眉创新工艺输出至全国14个优质茶产区,依托《骏眉红茶》团体标准,构建“一脉工艺,千山风味”的产业体系。从武夷山的云雾茶园,到湖北巴东的小神农架秘境;从宁夏的塞上江南,到西藏的雪域高原,金骏眉创新工艺与各源头产区的山水人文深度融合,开发出信阳红、普安红、巴东红、广元红、古丈红、超然红等各省骏眉红茶。
正山堂·骏眉中国红茶产业体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表明,骏眉红茶含有更高比例的茶黄素和聚酯型儿茶素A(TSA),兼具健康价值与独特风味。活动现场设置了红茶品鉴环节,嘉宾不仅品味了不同年份的金骏眉与正山小种红茶,更通过各省骏眉红茶等产品,感受“一地一韵”的多元魅力。
嘉宾对话:茶香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在金骏眉20周年回顾圆桌交流会上,嘉宾们围绕 “创始故事与初心回望”、“工艺革新与品质升级”、“产业协同与乡村振兴” 等主题展开讨论。
金骏眉20周年回顾圆桌交流会现场
回顾金骏眉20年历程,金骏眉创始团队代表江骏发、温永胜、陈贵宝等纷纷感慨:从2005年首泡高端单芽茶的探索起步,团队在萎凋、揉捻、发酵等工艺上持续摸索改进,20年来始终坚守品质、不断优化工艺。
金骏眉创始团队成员 江骏发
金骏眉创始团队成员 温永胜
金骏眉创始团队成员 陈贵宝
武夷山市原市长胡书仁、中国著名园林设计师李自强等金骏眉发展见证者,从自身经历出发,生动阐述金骏眉的发展故事。
武夷山市原市长 胡书仁
中国著名园林设计师 李自强
从一颗茶芽到一杯金汤,二十年风雨兼程,金骏眉的诞生是匠心的胜利,更是创新的破局。而工艺的革新,始终是品质跃升的核心动力。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院长叶江华指出,骏眉中国在于产地正宗、原料稀缺、工艺独特。骏眉红茶创新工艺不仅提升红茶品质,同时含有更高比例的茶黄素和聚酯型儿茶素A(TSA),兼具健康价值与独特风味,为健康生活树立好的标杆。
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院长 叶江华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刘国英
国家一级评茶师、原武夷山市茶叶指导站审评专家 修 明
在传承中创新,不仅成就了这一杯金骏眉,也点亮了乡村振兴的星火。宁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忠表示,正山堂将枸杞与骏眉工艺结合开发枸杞红茶,打造养生红茶新典范。他提到跨区域的产业协同不仅提升了茶叶附加值,更激活了产区特色农业的发展潜力,“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宁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徐忠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高健钢
武夷山市政协副主席 吴雄斌
桐木村村委代表王坤武介绍,依托茶产业发展茶旅融合项目,“金骏眉让茶香变成了‘财富香’”。2023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9万元,生动诠释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产业密码。
桐木村村委代表 王坤武
产业兴,则乡村兴;品牌强,则茶农富。然而,好茶也需知音赏。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科技文体传媒中心主任林强从传播角度出发表示:目前传播渠道越来越接地气,媒体传播格局也已改变,要通过深度挖掘金骏眉的历史文化,做好茶文旅体验等,讲好金骏眉故事。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科技文体传媒中心主任 林 强
"这片叶子曾改变世界贸易格局,如今正在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潘征在总结中表示,桐木关虽小却极具历史文化价值,武夷山红茶曾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从18世纪武夷红茶引发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到如今金骏眉带动全国茶产区共同富裕,中国茶始终承载着文明对话与民生改善的双重使命。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 潘征
二十载春秋,金骏眉以茶为笔,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活动期间举行金骏眉二十周年启幕盖章仪式,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潘征,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林钟乐 ,宁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忠,金骏眉创始人江元勋、正山堂茶业董事长江志东五位嘉宾共同登台,按下鎏金印章,这份承载着凝聚产业硕果的卷轴,将在正山堂接下来的金骏眉创始20周年纪念活动中全国多地进行传递。
新程启幕:溯源正宗原产地
“茶之优劣,半在工艺,半在山水。”武夷山桐木村的生态茶山、巴东小神农架的华中秘境、西藏林芝的雪水润养……每一杯骏眉红茶都烙印着原产地的灵魂。
神农得荼地·巴东小神农架
湖北巴东,这片神农得荼之地,千年贡茶之乡,是骏眉中国红茶体系的经典产区之一。他们与曾经的桐木村相似,生态极好,拥有优质的茶树资源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却因交通不便、缺乏市场主体带动、茶园管理不善等原因,茶叶价格走低。金骏眉工艺输入后,正山堂巴东红公司积极研究保护开发利用小神农架野茶资源,通过技术培训、品牌共建,当地野茶资源被激活,两年内助农增收超200万元,昔日的“穷山沟”蜕变为“致富乡”。
嘉宾探寻小神农架野茶基地
4月20日,同期举办的金骏眉创始20周年纪念会——巴东·小神农架村站纪念活动中,嘉宾们重走神农寻茶之路,探秘小神农架野茶基地,感受正山堂“以工艺赋能原产地”的实践成果。现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监事长申卫伟为巴东县授予"神农得荼流传地 野茶资源集聚区"荣誉牌匾;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赛林向巴东县小神农架地区授予"中国优质野茶(红茶)资源核心产区"牌匾,标志着巴东县以其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和优质的野茶资源获得行业高度认可。
近年来,小神农架野茶凭借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野生茶资源优势,逐渐受到市场关注。巴东活动现场,与会专家围绕“原产地保护、小神农架野茶大单品打造”等展开交流,为巴东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古丈,被誉为“中国有机茶之乡”,是世界茶叶“黄金产业带”,也是骏眉中国代表性产区,生长在古丈的茶叶则有着更为突出的TSA含量。4月20日,2025茶祖节暨湖南(古丈)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湘西古丈县栖凤湖文化广场盛大启幕。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金堂从产业发展、产品优势和社会效益这几个维度,深度解读了正山堂·古丈红的核心优势,卓越的品质、创新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向到场嘉宾展示骏眉红茶的非凡魅力。
二十载砥砺前行,金骏眉从武夷山一盏金汤成长为神州大地的万千茶香,其成功印证了传统与创新融合的力量——既坚守工艺根脉,又以技术革新推动产业升级。金骏眉的二十年,是中国茶人以匠心守正、以创新破局的二十年。它以一杯茶的力量,激活乡村振兴春水,重构世界红茶格局,更在“三茶统筹”中彰显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智慧。这杯承载技艺与使命的经典红茶,正以创新为笔、匠心为墨,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书写乡村振兴、香飘世界的新篇章。